欢迎访问WDPHP素材源码!今天是2024年03月19日 星期二,中午好!吃了吗?
您好,游客 [ 马上登录 | 注册帐号 | 微信登录 | QQ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站长 > 行业新闻 > 

马化腾讲话,香港人可能会听
栏目分类:行业新闻    发布日期:2017-07-15    浏览次数:4343次     收藏

  年初,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一个叫桂岚的官员,花了1450多万,买了特区政府港人港地计划“启德一号”二期的两个单位。

  这件事情一曝出来,网上立马都是“中联办官员钻政策漏洞,与港民争利”的讨伐声。

  这个“港人港地”是梁振英参选时提的重要政纲。香港房价高到畸形,人尽皆知。梁特首说要帮年轻、土生土长而负担能力不高的香港人置业,规定了批地后30年内,项目都只能卖给香港永久居民。

  有消息说桂岚已经居满7年,成为香港永久居民了,满足参加这次计划的资格。媒体于是又挖深一层:港府早就修过法,禁止国家委派的公务人员通过连居7年成为香港人了,中联办官员凭什么还能拿到永居?

  而前两周,负责游戏的腾讯VP姚晓光,花了快1个亿港币,在香港最豪华的楼盘之一“名铸”高层买了套复式。

  香港媒体同样讨论得很热烈。但他们关注的焦点,都是王者荣耀到底挣了多少钱,姚晓光去年年终奖有多少这类花边。这些声音里几乎没有负面。

  你看,虽然香港街头报刊亭的杂志封面总是充斥着富豪们挥金如土的生活、糜烂放纵的情史,但香港人只是当作谈资,他们心里并不仇富。他们讨厌的,是那些不靠自己一手一脚打出来的、通过某种天赐的优势资源获得收益的人。

  01

  2012年香港税务局公布了2010-2011年纳税情况。前十大纳税人的缴税总额高达5个亿港币,比上一年多了差不多八成,排名第一那位纳税高达7900万。

  这位打工皇帝到底是谁,税务局保护隐私,没明说。

  香港的市井街头,哪个富豪赚了多少钱,永远是最热闹的家常闲话。以往香港最高薪的职业经纪人,是李嘉诚的头号干将霍建宁。但那年媒体算了算,缴7900万税,年收入需要超过5个亿,而和记黄埔的财报显示霍建宁该年酬金为1.7个亿。

  好事者翻了翻港交所权益披露记录,发现腾讯总裁刘炽平,在2010年行使了大概440万股腾讯控股认股权,账面获利6个亿左右,刚好符合打工皇帝缴的税。

  香港人恍然大悟:原来我们的打工皇帝,现在已经在给深圳公司打工了。

  其实腾讯高管团队里面,香港人不少见,尤其在刘炽平进入公司之后。先是他的斯坦福校友汤道生,在湾区工作了11年后,紧跟着刘炽平加入了腾讯;JamesMitchell,刘炽平在高盛时的前同事,几年后也加入腾讯做首席战略官,这也是刘炽平最初加入时的职位;另外还有负责财付通的赖志明等。

  这些香港背景的人被形容成“香港帮”,跟腾讯早期高管的“华为帮”形成鲜明对比。

  华为背景的人产品能力更强,香港背景的人战略能力更强。腾讯近五年来的扩张战略,是用投资代替抄袭来布局,也就是外界口中的“投行化”。这个过程里,这些更具有国际管理思维的香港高管,起到的作用更大。从2010年腾讯开始开始疯狂投资电商,到2013年割掉搜索和电商、投资搜狗和京东,这一路刘炽平功不可没。

  记者雷建平几个月前写过一篇文章,提到腾讯内部“香港帮”和“华为帮”的风格冲突。里面有一个细节,腾讯当时差一点就收了优酷土豆,把腾讯视频给割过去。但就在签约前,腾讯视频负责人孙忠怀急忙飞到香港,立下军令状,要独立做好视频。

  自从战略上更偏向投资而不是自己做以来,腾讯不少部门人心惶惶。雷的文章还提到当时腾讯内部有这么一种声音:搜索和电商已经放弃,再放弃视频,总不能一堆人天天数着钱谈投资吧。

  但新任打工皇帝刘炽平,在这个战略下应该是很舒服的。他本身就是投行出身,当年在香港高盛参与了粤海重组案,打下牢固的基础。再后面帮腾讯做上市,得到马化腾的赏识,加入了腾讯。

  刘炽平跟马化腾几乎是相反的成长路线。他完全是精英出身:生于北京,6岁全家移民香港,在香港读最顶尖的传统名校英皇学院。很多商界、学术界和政界人士都从这里毕业,包括梁振英特首。

  90年代他又到美国念书,拿了一个本科和两个硕士学位,分别在三家名校。95年他在斯坦福读电子工程硕;在那之前一年,同系的一位华人学长,刚刚做了一个网站准备注册成公司,网站名叫Yahoo。

  这种香港背景、海外留学的职业经理人,在两千年初的中国互联网公司里,很受欢迎。这些人能给国内企业带来成熟的企业体系和国际化的视野。

  蔡崇信虽然是台湾人,但从95年开始他就在香港的投资机构工作。而在香港土生土长的古永锵,在去给张朝阳做CFO之前,辗转过咨询公司和外企。

  熟悉西方那一套的香港人,都跑到中国互联网公司里发光发热了。

  02

  腾讯高管在香港买房这事儿,很可能是马化腾教的。小马哥从腾讯在香港上市后,就陆陆续续在香港买了不少房子。

  香港石澳大浪湾道,有一片独立别墅,总共23座,业主全部非富即贵。并且还不是有钱就能买,任何意向买家都需要经过社区委员会的资格审核,通过了才能被接纳为社区一员。

  这里的13号别墅业主,原本是华光航运董事长赵世光,2009年,马化腾花了4.8个亿买下了这栋别墅。

  隔壁12号的业主,是李泽楷。

  关于李嘉诚这个小儿子,最广为人知的可能不是他的事业,而是他和女星梁洛施的花边。梁洛施给他生了三个儿子,但他却不给名分,两人分手后他又和各种明星模特不断传出绯闻。这和他老爷子李嘉诚勤奋朴素、白手起家的形象相差甚远。

  李泽楷和马化腾其实算是同一年出道的。

  98年,马化腾和同学张志东一起注册了腾讯,而深圳河对岸,李泽楷启动了数码港项目。他凭着“建造属于香港自己的硅谷”这个空头idea,从董建华手上未经招标地,拿下来64英亩地。

  99年马化腾的OICQ上线,李泽楷也迎来了自己的成名之战。他买了个叫“得信佳”的壳,把刚做一年的数码港注入,改名“盈科数码动力”,摇身一变成了股民追捧的高科技概念股。

  这个几乎没有业务的公司,股价借助互联网概念飙升,很快从百亿涨到2000亿,逼近李泽楷父亲的长江实业。然后他再贷到130亿美金,从李光耀小儿子李显龙的新加坡电信手上截胡了正在寻求买家的香港电讯,改名电讯盈科,把壳儿给做实了。

  18天内,一家几乎空壳的公司,借助资本泡沫,吞下了一家年收入320亿、百年历史的老公司,市值狂飙到5000亿,一气呵成。

  这是当时亚洲史上规模最大的收购战,非常精彩。

  但李泽楷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电讯盈科的市值很快掉到十分之一都不到。急于补血的李泽楷,做了一个他可能会后悔十年的决定:把公司持有的腾讯20%股份,以1200多万美金的价格卖给了南非一家公司。

  这件事至今都常被媒体拿出来,和孙正义作对比,批评李泽楷短视。

  其实李泽楷从来不是香港人的英雄,香港人无法从他身上得到激励。他不像他爸,是真正赤手空拳,从底层咬着牙打成首富的。

  12岁逃难到香港的李嘉诚,修过手表,做过跑堂,卖过玩具,后来是做塑胶花生意起家的。他和郑裕彤、李兆基、郭氏兄弟,统称为香港四大家族,被封为顽强拼搏的狮子山精神代表,是几代香港人奋斗的榜样。

  香港人崇敬这些白手起家的富商,实际上是给自己打气。他们相信在这个没有政治特权、机会相对平等的环境里,只要肯吃苦,就算我只是一个卖车仔面的,也终有一天可以“发围”。

  但过完二十世纪前十年,情况变得有点不太一样了。

  2013年,做了快半个世纪的利苑粥粉宣布结业,因为业主要把房租从30万一个月涨到60万。这家店从开业到现在房租涨了300倍,如果继续做下去,一个月光交租就得卖20000多碗云吞面。

  也怪不得业主狠。隔壁的莎莎化妆品店铺,那年的月租金是95万。

  从开放自由行开始,没有实体产业支撑的香港经济就严重依赖陆客。也许一条街上能有6家金铺、5个化妆品店和4个药店,但是住附近的香港人想买双拖鞋,不知道该去哪了。

  几大家族垄断了房地产和服务业。内地的钱进来得越来越快,黑的白的都有,把房地产抄得居高不下。再加上富商和内地政治力量的关系说不清道不明,香港人心中那个相对公平的奋斗环境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靠垄断资源来获利的商业社会。

  愤懑不平的市民开始把矛头指向地产霸权。2010年天主教神父罗国辉,在公开场合大骂“李嘉诚”是魔鬼。

  前几年据说是一个香港小学生写的作文《李家的城》,引发了很多香港年轻人的共鸣,“李嘉诚,名副其实,香港就是李家的城”。

  有年轻人想对抗,决定在衣食住行上都杜绝李家的产品。他避开李嘉诚的楼盘,不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去百佳和屈臣氏,不用手机……但最后他发现,他无法不开灯——电力公司“港灯”也是李家的,

  在香港人心中,李嘉诚这些地产商凭着资源垄断把握住了香港的命脉,他们的角色从无所不能的超人,变成了吸血鬼。香港人再无法从他们身上看到香港梦的影子。

  这么看,虽然李嘉诚的儿子被称为“小超人”,但同样是白手起家的马化腾,可能更符合香港人心目中对超人的定义。

  03

  马化腾最近其实变了不少。

  以前在公开场合,憨憨的马化腾都是被马云调戏的份儿。就两年前,上海的互联网金融论坛,聊到竞争和挑战,Jack马妙语连珠,调侃了当年拍拍模仿淘宝的事情,顺便还帮“来往”站了台,说“微信为什么一定是腾讯的呢”,引得哄堂大笑。

  麦克风传到Pony马手上,小马哥老老实实讲起了“我爱竞争,竞争使人进步”那一套。

  但到了今年五月份的贵州数博会,小马哥在台上自己cue自己,主动点评了当时李彦宏和马云关于未来数据重不重要的辩论,笑着说这是“不懂技术的文科生”和“太懂技术的理科生”之间的争辩,聊不到一块儿去。

  上个月月末腾讯办了“首届大湾区论坛”。马化腾亲力亲为,把董建华、陈茂波、周其仁这些香港内地政界、学界名流全都请了过来,还把大疆的汪滔、顺丰的王卫也拉了过来——这是王卫第一次在公开场合面对媒体,当时还恰好是香港媒体议论他的新豪宅有16个厕所的时候。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相关建议,是小马哥三月份作为人大代表提交的,随后总理列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这才刚过3个月,论坛就办成了。

  我们很少见到一个这么积极发声、高调参与政治相关议题的小马哥。就在三年前,他还报称腰疼,请假缺席两会,事后被发现他那一周跟刘强东在深圳吃饭,没过两天腾讯投资京东的消息就传出来了。当然那年他腰疼也是实事,还因为手术耽误了投资WhatsApp,被小扎抢了。

  而彭博社点评马化腾近来的反常高调,说“新一代中国技术巨头正快速成为他们国家事实上的‘大使’”。

  这话其实有点道理。

  这些年总有人把香港内地的矛盾核心,定性为民主议题,例如一人一票的诉求。但其实更根源的问题应该还是出在经济上。

  香港去年的GDP总量同比增长不到2%,深圳是9%。持续的经济下行带来的是贫富分化加剧,住房问题得不到解决,产业单一,经济上依赖陆客,就业上选择少等一系列问题。去年全国36个状元,没有一个学医,媒体喷他们没有责任感,都顾着挣钱去了。而昨天“香港高考”DSE放榜,6名状元全部学医,因为医学系是香港起薪点最高的专业,平均5.4万,是传理类的将近5倍。

  香港年轻人是因为看不到希望,才那么着急想要寻求改变。

  目前香港是产业真空的状态。既然工业已经几乎不可能回流,那科技创新是香港赶上浪潮的唯一赛道。因为“偷步买车风波”而下台的前前前财爷梁锦松,近期说过,生物科技可能是继IT之后可能改变世界的领域,香港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出色的科研资源,应该用在这些该做的事情上。

  其实世纪之交的时候,香港本来有机会的,可惜最后李泽楷决定去玩资本游戏,而对岸的马化腾决定去做QQ。

  自从04年上市后,腾讯就成为香港股市无可争议的统治者,12年股价翻了小300倍。腾讯扎根深圳,马化腾又经常在香港出没,腾讯从高层到基层都雇佣了不少香港人。另外,深圳和香港一河之隔,腾讯的产品和服务,相比起BA家,要对香港人更友好一些,和香港市民的沟通机会更多。

  当香港人和特区政府、中央政府的沟通失效,又把第一代企业家们视为地产霸权或者官商勾结的产物时,腾讯这个一岸之隔的中国最大互联网公司,或许能代替香港官、商,成为香港人投射香港精神的对象。

  这次大湾区的事情起了个好头。粤港澳政商两界的重要人物都被马化腾请来了,算是证明了他的号召力。

  所以说,如果有人能取代李嘉诚,成为这个时代里香港人心目中的超人,帮助香港和内地做好沟通,马化腾比谁都合适。他懂内地也懂香港,懂资本也懂产业。他没有马云那种现实扭曲力场般的表达能力,但他身上的广东企业家典型做派,能帮他获得更多香港人的喜爱。

  前些日子李嘉诚出席和记黄埔业绩会。快90岁的老爷子操着一口潮汕口音粤语,聊到香港的现状,当着满堂记者哽咽得说不出话。他说自己没哭,只有点感冒,但怎么这个哽咽,恰好就接在“我爱香港,我不想看到香港……”后面呢。

  我想起来几年前有个在香港当记者的内地人,和一个自称“本土派”的香港人聊那几年的陆港矛盾,一顿饭下来没能取得太多共识。临别,后者问她,“你有没有为一座城市哭过?”

  所以即便每次马云一拿起麦克风就霸气凌然妙语连珠,英文也不在话下。但我猜,香港人还是会更喜欢马化腾的潮汕口音吧。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老道消息)

相关热词: 马化腾

源码 模板 特效 素材 资源 教程 站长